摄影的思考

随着手机摄影功能的不断增强,因为便携性和不错的『计算摄影』为普通人带来日常方便的摄影体验,很多人(包括我)现在已经很少拿起相机进行『正式』摄影了。大家都在不断更换手机,每一代 iPhoneAndroid 都在宣传更好的手机镜头、更高的像素和更大的感光元件,使得我们普通人的心智都已经忽略了传统相机出色的摄影能力。

我在2014年曾经购买过当时入门级单反 Nikon D5300 ,也曾经热衷于旅行时拍摄各种奇景。然而,随着工作压力增大(实际上中国社会从2015年开始内卷加剧),不知不觉中已经放弃了当初的热情,日常只是用手机随手(也没有投入心思)乱拍一气。

然而,十年后的今天,2024年一月从阿里系『毕业』(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),突然被甩出令人疲倦的工作轨迹,在各地漂泊了近半年,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充实自己的后半生,是否能够寻找到生活的意义。摄影,曾经在30年前高中时玩过也有些乐趣的回忆,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。

器材 vs. 技能

坦率的说,类似计算机技术,摄影技术(艺术)不自觉会让人沦为『器材党』。当然,这也是因为摄影确实存在『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』的说法,好的器材确实让人爱不释手。历史上,经典的相机是当时光学和机械电子的集大成者,精美的器材确实也吸引我。

但是,我觉得正真让摄影成为艺术、具备信息传递价值的绝不是器材,而是摄影者的感悟能力、表达能力和技术能力,所以作为摄影爱好者,应该不断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:

  • 学习各方面和美、真实有关的能力,不断通过摄影进行表达

  • 学习构图、用光、决定性瞬间的把握

  • 对自己的有限的器材深入掌握,充分发挥器材的潜能

器材虽然很重要,但是技能才是核心: 毕竟我们现在普普通通的相机,已经比百年前摄影前辈的器材好上许多,更为简单易用,没有理由一定要使用昂贵的器材才能获得成功。

虽然我现有的 Nikon D5300 已经有10年历史,但是我发现实际上十年前的器材,至少不比现在上万的手机差(不管手机厂商如何宣传,实际上10年前的单反相机感光组件硬件水准不比顶级的手机差,加上镜头远超手机,所以依然有一战之力),如果能充分使用好,可以满足当下入门学习之用。

当然,三十年前,我的学生时代,数码相机刚刚发明不久,当时胶片相机大行其道,无数经典照片都是通过传统的胶片相机获得的,当年的莱卡、哈色、尼康、佳能等经典相机,曾经深深吸引我。直到今天,一想到尼康的F2, FM2,依然让我无限向往。只是,想到胶片摄影现在已经成为非常小众的高消费领域,不如沉下心,用现有的低端入门数码相机来完成自己的摄影梦想:

  • 仔细学习数码相机的说明书(大多数人恐怕并没有对自己手头的相机功能特性了如指掌,实际上浪费了器材能力)

  • 从经典的摄影书籍学习